對于一個簡單的問題反復研究的結果就是這個問題比原先更為復雜。脫色劑根據(jù)脫色原理大概可以分為三類,絮凝脫色劑、氧化脫色劑和吸附脫色劑。絮凝脫色劑集脫色、絮凝、降解CODcr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季胺型陽離子高分子化合物。吸附脫色劑一般為活性炭、白土或吸附樹脂可直接用過濾的方式濾除油品中的雜質和氧化物,集除雜、去味、脫色、分離于一體,使變黑的油品變成淺色透明的液體,加工后柴油的酸值、色度符合國家燃料標準。氧化脫色劑是采用氧化性物質,如次氯酸鈉、高錳酸鉀、臭氧等,將有色基團破壞達到去除色度的目的。主要用于染料廠高色度廢水的脫色處理,能適用于活性、酸性和分散染料等廢水處理。也可以用于紡織和印染的廢水處理和顏料、油墨、造紙等工業(yè)廢水的處理。還可以作為造紙用補強劑、施膠劑。用10-40倍的水稀釋產(chǎn)品,然后直接加入水中,攪拌數(shù)分鐘后進行沉降或氣浮,即可得到脫色后的清液。廢水的PH值應先調(diào)整到4-12為宜。當廢水的色度、COD較高時,宜將脫色劑與有機助凝劑(PAM)配合使用來處理,這樣可以降低處理成本。藥劑的投加順序和投加比例應根據(jù)廢水處理的實際工藝來決定。通常情況下是先加脫色劑,后加助凝劑。一般用量為0.05-0.3%該產(chǎn)品為非易燃、易爆物品,宜在室溫下儲存,勿在烈日下暴曬。本品用塑料桶裝,25KG/桶。
實驗室小試流程:用燒杯取適量廢水(500ml左右),調(diào)節(jié)PH值;滴加藥劑:先加入一定量脫色劑(0.5‰—3‰),攪拌,再加入1‰的PAM三、五滴,攪拌,靜置;觀察上清液的色度是否滿足要求,如不滿足,調(diào)整藥劑投加量,重復第三步操作;根據(jù)試驗數(shù)據(jù)計算每噸廢水中脫色劑和其它藥劑的用量。先在加藥設備中稀釋好所需的藥劑,根據(jù)小試的結果來調(diào)整加藥流量,有生化過程,投加在生化池中水口和二沉池前;若無生化過程的,直接加在加藥池中,根據(jù)沉淀池的出水色度情況調(diào)整藥劑量,直到滿足排放標準。脫色劑稀釋倍數(shù)在20倍以上,有利于脫色劑分子鏈的展開而發(fā)揮其性能,并能有效控制投加量;脫色劑與聚鋁配合使用,因脫色劑形成的絮體和密實度都比較小,和聚鋁配合使用不僅能增大絮體的密實度和沉降性,還能通過協(xié)同增效的作用減少脫色劑的用量;每次加藥后應先快速攪拌1分鐘再慢速攪拌30秒,這樣有利于強化藥劑的絮凝效果;加藥順序不要顛倒,應先加脫色劑,再加聚鋁,最后加聚丙烯酰胺,有試驗數(shù)據(jù)表明投加順序顛倒后脫色劑的用量可相差20%左右;若廢水的上清液有發(fā)白現(xiàn)象或上清液的COD比滴加前高,都說明滴加脫色劑過量,需減量滴加;試驗時用燒杯量取廢水(水量要在200ML以上,這可減少與大試時藥劑用量的誤差),盡量不用比試管做小試,因廢水在比色管的色度比在燒杯中的要小6-10倍;廢水若顯酸性或強堿性,要先調(diào)節(jié)PH值到偏堿性,到8,因為脫色劑和聚鋁都是酸性水溶液,有利于電性中和作用,有的廢水調(diào)節(jié)PH值到堿性后還可以析出絮體,可以減少藥劑的用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