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供適宜的孵化條件
①孵化溫度:溫度是孵化重要的條件,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,才能保證胚胎正常的物質代謝和生長發(fā)育。適宜的孵化溫度為37.5℃~37.8℃?刹捎煤銣胤趸ü兀杭1天~19天為37.8
℃;20天~21天為37.5℃。要求孵化室內的溫度為22℃~26℃。如果室溫較低并無法提高時,則應提高孵化溫度0.5℃~0.7℃;如果室溫較高又無法降低時,則應降低孵化溫度0.2℃~0.6℃。在孵
化前要試溫和調溫,使孵化器(機)內各部的溫度均勻并達到標準;孵化中應經(jīng)常檢查孵化情況,以便及時調整。采用分批入孵時,應將新老種蛋間隔放置,可使溫度均勻。為杜絕孵化器內部出
現(xiàn)溫差,可在孵化期間增加倒盤次數(shù),進行調節(jié)溫度。
②通風換氣:通風換氣至關重要,特別是孵化后期,胚胎代謝增強,產熱量多,需要氧氣量大。在孵化操作時,將孵化器的進出氣孔第1周全部關閉;7胚齡時各打開1/3;10胚齡時各打開
1/2;12胚齡時各打開2/3;從孵化的第3周開始全部打開。但是,孵化室的溫度應維持在20℃~25℃。一般在驗蛋、轉盤之后,將進出氣孔全部關閉;待溫度回升到正常時,再將氣孔恢復到應該關
、開的水平。
③抓住關鍵時期:1胚齡~7胚齡和18胚齡~21胚齡是孵化中的兩個關鍵時期。前期可采取種蛋入孵前預熱,關閉進出氣孔,在5胚齡~6胚齡后照蛋,提高孵化室溫度等措施。后期應降低孵化
溫度0.3℃~0.5℃;孵化濕度應達到65%~70%,孵化室的相對濕度為75%;加大通風量;轉盤在19胚齡進行;在 1/2雛雞出殼后進行一次揀雛,注意雛雞出殼后的處理。
雞蛋從種蛋的選擇、孵化至出雛是一個綜合生產過程。一般孵出率在80-88%。出雛率多少受孵化的溫度、濕度、通風、翻蛋和涼蛋等條件制約,孵化溫度是影響孵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雞胚胎
發(fā)育適宜溫度范圍在37.2-38℃之間只有在適宜溫度下才能獲得較好孵化率。
胚胎發(fā)育需要一定的溫度,只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才能保證胚胎正常的物質代謝和生長發(fā)育,才能獲得較好的孵化率。其過程如下: 入孵前的準備除種蛋選擇、消毒和調控溫度、濕度
和通風設備檢修外,先將種蛋置于25-27℃孵化器中預熱6小時左右,對貯存在12-17℃的種蛋預溫,使胚胎23.9℃的生理零度“解凍”,避免種蛋突然遇到高溫蛋殼表面出現(xiàn)水滴,影響孵化率
。而后逐步將孵化溫度升高至38℃左右。調控孵化期間的溫度雞胚胎發(fā)育對環(huán)境有一個溫度適應范圍。一般孵箱孵化溫度在35.0-40.5℃之間,都會有一些受精蛋孵化出雛。
孵化溫度超過42℃,2-3小時胚胎死亡;孵化溫度達到47℃,則孵化5天的胚蛋2個小時全部死亡;孵化16天的胚蛋半個小時全部死亡。溫度低則胚胎發(fā)育遲緩,孵化溫度低于35℃時胚蛋經(jīng)30
小時死亡,孵化率僅10%左右。
當孵化溫度為35.5℃時,孵化22.5天出雛;36.6℃時為21.5天;37.2-37.8℃時為21天;38.9℃時為19.5天,溫度高則胚胎發(fā)育快,但雞苗較弱。雞胚胎發(fā)育適宜溫度范圍在37.2-38℃之間,
但胚胎在不同的發(fā)育期,需要的孵化溫度也不同。
胚胎在1-5日齡,孵化器溫度控制在37.9-38℃,胚胎溫度維持在36.5-37.6℃;6-11日齡分別在37.8℃和 37.7-38.1℃;12-15日齡分別在37.8℃和37.7-38.1℃;16-18日齡分別在37.7℃和
38-38.5℃;19-21日齡分別在37.3-37.5℃和38.5-39℃。
孵化器的溫度控制就是保證胚胎發(fā)育的供熱、散熱平衡,維持一個穩(wěn)定、均衡的小環(huán)境,隨著胚胎發(fā)育采取的給溫方式為“前高、中平、后低”,前期“供熱”,后期需“散熱”,維持
胚胎溫度平衡。
提示雞蛋孵化過程中還要注意濕度,胚胎發(fā)育的適宜相對濕度40-70%。通氣是供給胚胎氧氣,整個孵化期總耗氧量為4一4.5立方分米,排出二氧化碳為4 立方分米。翻蛋在孵化器孵化每
1-2小時轉蛋一次,土法孵化一般3-4小時一次。到18日齡時停止轉蛋進行移盤,等待雞苗出殼。涼蛋通常在孵化第7天以后進行,方法是使室溫置于25℃左右,將孵化器門打開,讓胚胎溫度下
降至30-33℃后,再關上孵箱門,繼續(xù)孵化。一般情況下,溫度正常不需要涼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