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次照蛋過程中,種蛋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異,F象,供大家參考:
一、種蛋的氣室大,死胎多,多出現血線和血環(huán),有時其粘于蛋殼上,散黃多,“白蛋多”。通常是種蛋貯存時間過長所致。
二、胚胎發(fā)育參差不齊。通常是機內溫差大,種蛋貯存時間明顯不一致,或種蛋源于不同雞群所致。
三、種蛋的受精率正常,胚胎發(fā)育略快,死胚蛋增多,血管出現充血現象。通常是孵化溫度較高所致。
四、胚胎在小頭發(fā)育,大頭朝下。通常是種蛋先天畸型所致。
五、種蛋的受精率正常,胚胎發(fā)育略慢,死胎少。通常是孵化溫度偏低所致。
六、破裂蛋多,胚胎大量死亡且死亡時間不集中,散黃蛋多,氣室可動,系帶斷裂多。通常是種蛋受到劇烈震動或受凍(存放溫度零度以下)所致。
孵化流程一般是經過種蛋篩選、入孵、出雛三步,在具體孵化過程中養(yǎng)殖戶需注意以下孵化注意事項:
1、種蛋質量
(1)種蛋的來源 種蛋來源于人工授精蛋,適合于規(guī)模生產。來自健康、年輕雞群的品質高且又新鮮的自然配種種蛋,有利于提高出雛率和成活率。而來自老齡和患病雞群的厚殼、污染的種蛋,將對出雛率和成活率產生不利的影響。
(2)種蛋的保管,適中的濕度,流動的空氣,是種蛋保管三要素。在特定環(huán)境里,保管時間長,胚胎提前發(fā)育;保管時間短,種蛋新鮮,胚胎活性強。因此,保管好壞和時間長短,都是決定出雛率和成活率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已裝箱或水洗過的種蛋不能長時間保管。因為箱內空氣不流通,會使胚胎缺氧窒息死亡。水洗過的種蛋表面膠質層被破壞,致使細菌大量進入蛋體,細菌的作用必然加速雞蛋變質,因而活胚率下降。
(3)種蛋處理 種蛋處理的目的在于蛋體表面消毒;增加蛋體通透度,使胚胎在孵化過程中既能夠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,又能夠充分散發(fā)生理熱;提高蛋溫,使雞胚提前進入發(fā)育期。
具體做法是把種蛋放在濃度為0.1%、溫度為35-45℃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浸泡2分鐘,然后取出擦干入孵。經過長途運輸的種蛋必須靜置48小時后才能入孵。
2、孵化合格雛雞
(1)胚胎的發(fā)育 孵化歷來分變溫和恒溫兩種方式。施以溫度和濕度不超出其規(guī)律范圍,順期自然進行孵化,受精蛋的出雛率自然高。這樣孵出的雞自然好養(yǎng)。
(2)翻蛋 翻蛋可以解決胚胎和蛋殼膜粘連問題,并使種蛋受熱均勻。通過翻蛋振動,還能對雞進行先天性應激演練,使其對后天環(huán)境更具適應性。